目前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仪已广泛地应用于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尤其是对肢体动脉性或静脉性疾病诊断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常用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法(cw-doppler)、肢体体积描记法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象法等。本节按动脉性疾病和静脉性疾病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原理、临床意义等分别叙述如下:
(一)使用血流检测仪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
在临床上多应用多普勒血流检测仪肢体动脉波形描记和节段性血压测定(slp)来检查肢体动脉阻塞性疾病。在正常人体,连续波多普勒测定肢体动脉的波形为三相形,而动脉狭窄或动脉阻塞时波形描记会有明显改变,此项检查可对肢体动脉阻塞性疾病做出定性的诊断。
同时在正常人,两侧肢体对称部位所测得的血压是相近的。若两侧肢体对称部位所测得的血压差大于2.67千帕(20~mmhg)以上,则提示压力低的一侧肢体动脉近端有狭窄或阻塞。若上肢血压正常,下肢血压异常,则用患侧下肢与健康上肢节段性血压的比值,作为测定肢体缺血程度的指标。这个比值称为踝/肱指数(abi)。在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高于上肢,故abi≥1.0。
下肢有病变时,血压低于上肢,血压越低,指数越小,病人的缺血症状越重。abi<0.97患者有可能出现间歇跛行,0.5~0.8之间跛行明显;abi<0.5则可有患肢静息痛,abi<0.3则肢体可发生缺血性溃疡或坏死。病人有缺血症状(麻木、怕凉等),若在静息状态下,患者abi正常,在运动后患肢有缺血症状者,可进行负荷试验(平板运动试验等),诱发病变加重,再进行无创血管检查时,可能发现阳性结果。周围血管病人大多合并心脏疾病,做平板运动试验时,最好有心电监护,以免发生意外。
光电容积(ppg)动脉波形描记及指(趾)压测定,可以检查肢体远端的小动脉,即指(趾)间动脉。通过描记指(趾)间动脉的波形和测量其压力,来判断手指或足趾有无缺血。正常趾/肱比>0.7,指/肱>0.95,手指间的压差<2.0千帕(15mmhg)。
空气体积描记(pvr)的原理是随着心脏搏动,肢体动脉的舒张和收缩,肢体的体积有微小的增大与缩小,利用缠在肢体上血压带中气囊压力的变化,检查仪器就可以记录出这种变化的波形。pvr是一种定性的检查,可以根据波形和波幅的变化来估计动脉阻塞的程度。糖尿病患者常由于动脉壁高度硬化,在节段性血压测定时可发生假性高压,需要结合连续波多普勒波形与空气体积描记波形来作出较准确的定位诊断。
连续波多普勒血流检测仪无法显示血管管腔结构,因此可能会发生定位错误;也无法区分管腔内病变与管腔外压迫性病变;同时也无法确定病变的性质;另外,糖尿病患者常引起动脉壁钙化,节段性血压测定可发生假性高压。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可以明确地看到动脉的形态,明确动脉阻塞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大致了解动脉阻塞的性质(管腔外压性阻塞、血栓阻塞以及动脉本身病变导致管腔闭塞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还可精确测定动脉管腔的直径,腔内血流速度,动脉壁有无钙化以及阻塞部位以远的动脉条件和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等。
结合连续波多普勒肢体动脉波形描记和节段性血压测定对肢体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二)肢体深静脉阻塞性疾病
目前多采用双向连续波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查肢体静脉。这些仪器可以比较正确地诊断肢体深静脉通畅程度。临床上利用连续波多普勒超声探测肢体静脉血流声的自发性、周期性、增强性、非搏动性来判断肢体深静脉通畅情况。在正常情况下,肢体静脉血流声具有自发性、非搏动性和明显的周期性、增强性。
肢体发生深静脉血栓时,肢体静脉血流声的自发性减低或消失,周期性消失、减低,或呈连续性、增强性减低或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检查肢体深静脉,克服了连续波多普勒超声无法区分管腔内病变与管腔外压迫性病变的局限性,并可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性质、范围及程度,还可以了解髂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通畅与否,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
(三)下肢深、浅静脉瓣膜功能性疾病
连续波多普勒超声法:患者取站立位,受检肢体不负重,轻度屈曲,探头分别置于股总、股浅、大小隐静脉处,挤压小腿放松后,观察是否有返流声,如确定返流存在,则以返流声音持续的时间、响度划分返流的严重程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由于具有直观显示下肢深、浅静脉解剖部位的特点,并且可以借助脉冲多普勒获得返流持续时间、最大返流速度、平均返流速度,判断返流的程度(轻、中、重度)。